第六届紫金合唱节
李屹|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2022-09-16  来源:  浏览:1154次

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

文艺高峰


李 屹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十分重视文艺工作,先后多次就文艺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多次给文艺工作者致信回信,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对一些事关新时代文艺工作方向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作出了郑重回答,对事关文艺创作、文艺评论的关键性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了一个严密科学、富有原创性的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的历史性飞跃。这就要求我们下更大功夫,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领会,进一步加强学理性、系统性、整体性研究和阐释,进一步发挥党的最新文艺理论成果强大的引领作用,推动新时代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胸怀两个大局,从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的重要论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在世界风云激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站稳脚跟离不开坚定的文化自信。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民族复兴需要先期抵达的重要战略目标。建成文化强国,文艺不仅要有体量上的增长,更应有质量上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科学回答了建成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什么样的创作、应当怎样进行创作这一根本问题,深化了关于文艺创作的规律性认识,为新时代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明确创作是文艺工作者的中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强调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内容选材要严、思想开掘要深、艺术创造要精,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强调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明确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强调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强调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 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明确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强调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强调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更要有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增强自我突破的勇气,抵制照搬跟风、克隆山寨,迈向更加广阔的创作天地。

明确文艺创作要以中国精神为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文艺创作的目的是引导人们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乐的源泉。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强调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强调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用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去创作属于这个时代、又有鲜明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

明确繁荣文艺创作要守正道、走大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强调文艺要通俗,但决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文艺要生活,但决不能成为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文艺要创新,但决不能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文艺要效益,但决不能沾染铜臭气、当市场的奴隶。强调要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引导青年文艺工作者守正道、走大道,鼓励他们多创新、出精品,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明确要加大对文艺创作的扶持引导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强调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评论建设,增强朝气锐气,发挥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强调各级党委要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要求发挥文联、作协系统的组织优势,创新工作体系,做好对新的文艺组织和新的文艺群体的教育引导工作,向基层文艺工作者倾斜,用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广泛组织动员各领域各层次各方面文艺工作者投身党的文艺事业;发挥文艺界人民团体的专业优势,指导文学家、艺术家提高专业水平,建设更具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的文艺评价体系,强化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深入推进行风建设。

以上“六个明确”,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意蕴深远,阐明了新时代文艺创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等,为推进新时代文艺创作提供了科学指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牢记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提高创作质量,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文艺创作的方向导向、动力源泉、基本态度、主题主旨、人才队伍等重大命题,在文艺本质论、价值论、方法论、功能论、典型论、人才论等多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出了原创性、根本性、标志性重大贡献,彰显了文艺繁荣发展的最高价值,具有鲜明的真理性、时代性、思想性和实践性。全面、系统、科学地把握其精神实质、思想内涵和实践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主线和提高作品质量这一生命线,用好这把开启文艺创作奥秘的“金钥匙”,掌握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的“指南针”和“路线图”。

准确把握文艺创作的历史方位,吹响鼓舞人民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认为文艺属于“观念的上层建筑”,是“最高的精神生产”,在根本上是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文艺常被称作时代的记录者和风向标。各个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以独特的方式,引导人们看到社会发展的方向,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在党领导的文艺发展史上,正是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激励人们踏着时代前进的鼓点,接续奋斗,勇毅前行,汇聚起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身逢风云际会的伟大时代,站在英雄辈出的广阔舞台,理应创作出代表这个时代的标志性作品。这就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胸怀世界大格局,心有中国大历史,眼纳时代大潮流,把文艺的生动创造寓于时代进步的伟大实践之中,书写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描绘新时代的“千里江山图”,唱响新时代的昂扬主旋律,为人民升起更加坚定的理想风帆,激励更加强劲的奋进动力。

准确把握文艺创作的正确导向,用情用力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艺创作的总前提和“总开关”。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发生丝毫偏差。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这决定了党领导的文艺必须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党领导的文艺发展道路始终高扬着人民性的光辉旗帜。在这面旗帜下,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深入扎根人民、深情讴歌人民,以一部部经典之作、传世之作,形成了我国文艺的主流方向和基本品格。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能不能创作出优秀文艺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能否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这是颠扑不破的创作真谛。只有传在老百姓的口中、留在老百姓的心中,作品才能传之久远、成为经典。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想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最根本的问题,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为价值支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价值主体,把履行为人民服务的神圣天职作为价值实现,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让作品为人民所需要、所满意、所赞赏,不断书写出反映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民史诗。

准确把握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艺术创新创造。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认为,人民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对于创作而言,一切题材体裁、风格样式、手段方法的创新,都是为了更鲜明、更透彻地揭示生活的本质。创作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在人民生活的沃土里挖深井,才能打出沁人心脾的汩汩甘泉。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上,随处跃动着人民创造历史、创造生活的火热篇章,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生动鲜活、源源不竭的内容素材。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以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能力。广大文艺工作者应有一双读懂社会、读透人生的慧眼,从生活的巨流中汲取题材、故事和语言,从平凡的世界里看取美善、光明和希望,在生活的浩瀚大海中赢得创作的丰富素材,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审美创造,推出更多充满生活底蕴、饱含人间真情的精品力作。

准确把握文艺创作的态度立场,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文艺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创作态度深刻影响作品所呈现的品格和境界,直接决定着作品的质量。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过,“观察了又观察,研究了又研究,精益求精,哪怕是平凡的事物也能创造出它的生命力来”。只有把创作作为毕生专注的事业,以敬畏之心待之,以赤诚之情爱之,以踏实之行为之,不为浮躁所困、不为浮名所累、不为浮利所惑,笃定恒心,倾注心血,克服学习的苦、经过创作的熬、尝过突破的难,才能拿出富有隽永艺术魅力的精品力作。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文艺作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新的文艺样式不断涌现,为文艺创新创造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这就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全面精准把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新需求,持续强化创新意识、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努力破解制约作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奉献出更多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

准确把握文艺创作的主题主旨,用向上向善的作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文艺承担着铸造灵魂、成风化人的职责。优秀文艺作品的感染力和感召力,能够有效地弘扬社会主流价值,使人在艺术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在情感共鸣中实现价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内容。文艺创作必须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爱国主义作为常写常新的主题,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精神始终成为中国文艺的灵魂。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描绘多彩的中国、进步的中国、团结的中国,在塑造英雄中讴歌崇高,在弘扬文化中坚定自信,在彰显主流中凝聚力量,启迪和引导人民在正确价值观念的指引下奋斗新时代、一起向未来。

准确把握文艺创作的人才支撑,不断壮大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队伍。人才是文艺事业的“第一资源”、重要根基。伟大事业需要伟大作品以振奋人心,伟大作品需要伟大人格以赋予生命。对于文艺工作者而言,从艺与做人,从来不可偏废。没有坚定理想、执着追求,没有家国情怀、人间情义,绝不可能创作出为人民所喜爱的优秀作品。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艺术家要把修艺修身作为毕生功课。近期,许多青年演员在《人民日报》撰文,畅谈对创作实践的思考和感悟,对艺术理想的追寻和坚持。这些文章登上“热搜”,获得“点赞”,原因就在于此。攀登艺术的高峰,需要一颗红心,也需要浑身本领。每一部佳作的诞生,无不是心血的耕耘;每一次感动的掌声,无不是实力的展示;每一个动人的形象,无不是辛勤的塑造;每一次声名的提高,无不是德艺的浸润。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以德艺双馨的形象和文质兼美的作品立身立业,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提高学养、涵养、修养,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尊自爱、互学互鉴,汇聚成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大军。

三、认真履行职能,发挥文联组织“两个优势”,为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对文联组织紧扣“做人的工作”这一任务、聚焦生产创作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等提出明确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文联组织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兴盛提供了科学指引。

加强理论武装,引导文艺工作者牢固树立正确的创作观。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文艺创作的重要思想,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确立正确的创作观提供了根本指南。近年来,中国文联持续加强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学理性、系统性、整体性研究阐释,不断推进理论武装,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找准文艺创作的坐标和方向。下一步,中国文联还将统筹专业资源、人才资源、智力资源、平台资源,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研究阐释,继续组织开展大规模、超常规、强力度的文艺培训,进一步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真理光辉、理论内涵和实践伟力,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创作观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看待和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坚守艺术理想、开拓创作视野、提升创作能力,不断推出累累硕果。

加强扶持引导,形成精品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创作优秀作品,离不开有力有效的扶持引导。近年来,中国文联聚焦创作生产这一中心环节,统筹整合重大主题文艺创作,积极构建各方面要素协同发力的扶持机制,持续加大文艺创作扶持力度,不断提升创作扶持精度,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益、资金效能、平台功能和评论作用,调动创作积极性,引导推出了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下一步,中国文联将细化优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继续完善各项文艺扶持政策,从创作源头抓起,把准方向、突出重点,加强对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扶持,创新文艺作品创作生产、传播引导、宣传推广的激励机制,发挥扶持项目的示范效应,进一步发挥文艺评论评奖引导作用,有效推动创作高质量发展。

加强行业引领,营造风清气正的创作氛围。行业风气、行业生态对创作具有直接的、甚至决定性的影响。行风建设越是有力有效,越能推动文艺创作出精品出力作。近年来,中国文联建立健全行风建设工作机制,推动文艺界形成了倡导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的广泛共识,初步建构起人人关注行风、持续建设行风、共同守护行风的良好局面。行风建设任重道远,必须锲而不舍、常抓不懈、标本兼治、久久为功。下一步,中国文联将继续立足职能职责,坚持正面倡导与负面惩戒相结合、柔性引导与刚性约束相结合,以点带面、以上率下,统筹推进全国文联系统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工作,凝心聚力、成风化人,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崇德尚艺、见贤思齐的氛围环境中,为人民奉献更多精品力作。

加强组织领导,奠定文艺创作的坚实保障。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是出精品出人才的根本保证和最大优势。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作为文艺工作者温馨和谐之家,具有提升创作质量和专业化水平的显著优势。我国文艺从业者规模巨大,来源广泛。特别是“文艺两新”和青年文艺工作者人数众多、思想活跃、潜力巨大,为繁荣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近年来,中国文联坚持“做人的工作”和“推动文艺创作”相贯通,在组织引导创作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比如,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组织实施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和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重大主题雕塑工程,汇集了全国各大美术院校、美术创作机构、美协和军队系统的3000余位美术工作者参与,向党的百年华诞献上了沉甸甸的厚礼。下一步,中国文联将继续发挥组织优势、专业优势,让文联协会进一步成为文艺工作者温暖人心、慰藉情感的大家庭,增进技艺、立己铸己的大学校,孵化作品、锻造精品的大平台,施展才华、成长进步的大舞台。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中国文联将聚焦“喜迎二十大,礼赞新时代”这个主题,团结引导各领域文艺创作人才推出精品佳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精神气象。

新时代是中国人民拼搏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也必将是文艺名篇佳作如星河般浩瀚璀璨的时代。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履职尽责,锐意进取,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勇攀高峰,以一流的业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END -


来源 | 江苏文联微信公众号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