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紫金合唱节
张爱军:江苏文艺“名师带徒”探索青年人才培养新路径
2022-10-11  来源:  浏览:1029次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江苏文艺“名师带徒”探索青年人才培养新路径

张爱军

(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江苏省委省政府一直把繁荣文艺事业、培养文艺人才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启动实施文艺“名师带徒”计划,分别选聘100位文艺名家、遴选100名青年文艺工作者结成师徒,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加速青年人才成长步伐,推动江苏文艺青蓝相继、薪火相传,实现了中国传统“师徒制”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形成一条符合艺术传承规律、具有江苏特色的青年文艺人才培养路径。



中华民族具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文艺“名师带徒”计划自2019年4月正式启动以来,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选聘名师,将学徒的选择权交给名师,由名师按照标准自主选择学徒,并组织举办隆重而有仪式感的拜师典礼,有力激发了名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让名师们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文艺“名师带徒”计划实施的三年中,百位名师把“言传”与“身教”、“口传”与“心授”结合起来,把德行、技艺上的理性认知与感性体验统一起来,实现了文艺人才培养的知行合一、德艺双修,为学徒艺术人生引领方向,促学徒艺术生命拔节孕穗。


一是以身作则传“正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名师是学徒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三年来,名师们坚持德艺双馨、以德为先,用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以身作则、树好榜样,鼓励学徒在艺术的道路上“既要厚积薄发,又要躬身自省”“既要有艺术素养,更要有人格追求、文化担当”,激励学徒思考“为何书写、为谁书写、书写什么”的问题,引导学徒立志“做无愧于时代的文化书写者和传承人”,让学徒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社会主义文艺正道,在耳濡目染中弘扬中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二是口传心授教“真业”。一位名师就应该是一座艺术的富矿。我们选聘的名师都要求在各自领域具有高深的艺术造诣,能够以独特的学识魅力感召学生,用深厚的艺术功底赢得学生。三年来,名师们真正把学徒作为入室弟子、衣钵传人来对待,有的不顾年事已高,每天督促学生“还课”;有的抱病帮学生排演剧目,一遍遍示范高难度动作;有的把艺术体会、读书心得写下来、整理好,定期发给学生,传授他们力戒浮躁的“心法”、创新创造的“技法”、锻造精品的“功法”,将自己文艺创作的高超技艺、丰厚经验甚至独门绝技拿出来、传下去,形成教学相长、青蓝相继的生动局面。


三是因材施教出“高徒”。“名师带徒”也是“做人的工作”,必须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三年来,名师们把沟通思想、交流经验作为师徒教学相长的经常性、常态化做法,充分包容学徒的个性,彰显其特点、发扬其长处,制定契合学徒特点、特长和天赋的培养计划和创作规划,用心用情造就了一批文艺“高徒”、青年英才。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的名师针对学徒个性,“批评和鼓励,敲打与赞扬,兼而有之”;有的名师针对学徒创作中的不足,提醒“要避免沉浸在自我宣泄、自我表达、自言自语的情境中,多说老百姓能听懂的语言”;有的名师在学徒略有成绩时,及时指点、深入点拨,引导学徒“由躲进象牙塔避世的小我追求向为人民创作、为祖国立传的大我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青年是事业的未来。”文艺“名师带徒”计划始终把崇德尚艺、德艺双馨作为培养目标,把加快青年学徒成长成才作为中心任务,指导和推动学徒传承艺德、锻炼技能、积淀功力,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是作品立身的基础更加厚实。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创作是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三年来,学徒们专心学习、潜心钻研,静下心来、扑下身子搞创作,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出版文学著作近70部,发表文学作品300多篇,编创展演戏剧160多部、曲艺60多部、音乐舞蹈近40部,创作民间工艺作品70多件。其中,有7件作品入选全国性美术书法展览活动,1部作品被列为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2部作品获得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13人参与创作或表演的作品获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资助,展现出江苏青年文艺家勇于突破自我、不断攀登高峰的精神风貌。


二是崭露头角的势头更加强劲。文艺事业要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青年文艺工作者就必须尽快立起来、强起来。三年来,江苏积极组织和推动学徒们参与各级各类文艺活动,在省内外重大文艺评选评优中取得良好成绩。有3名学徒获得全国性文艺奖项,4名学徒入选国家级重大文化展示活动,28名学徒在省“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文艺大奖、紫金山文学奖中获奖。有5人荣获国家级人才称号,7人获得紫金文化英才称号,33人获得紫金文化优青称号,146人次、457人次分别参加国家级、省级展览展演,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产生一定名气的学徒比例大幅增加,展现出江苏青年文艺人才比学赶超、加快提升的强劲势头。


三是德艺双馨的追求更加自觉。立德树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必先铸己。三年来,学徒们把修身立德作为贯穿人生的必修课,既学习了技艺,更传承着名师们的德艺。自觉参加“四力”教育实践、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等活动,积极参与“逆行者之歌”慰问援鄂医务工作者演出、“致敬江苏援鄂白衣勇士”美术书画作品创作捐赠等活动。在艺术技法、艺术品质方面心领神会的启迪,在艺术人格、艺术担当方面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坚守艺术理想、坚定文化自信方面春风化雨般的浸染,等等,这些精神传承对学徒成长更具根本性和长久性的影响,是文艺“名师带徒”计划更加重要的成果和收获。



文艺“名师带徒”计划的实施,由宣传部门牵头组织,文旅、广电协同支持,文联、作协具体实施,实现了中国传统“师徒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确保了江苏文艺事业后继有人、接续奋进,为江苏培养文艺人才、建强“文艺苏军”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是坚持思想引领,把牢方向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文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两次出席全国文代会作代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文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三年中,江苏积极组织百对名师学徒参加文艺专题研修班、读书班以及“四力”教育实践、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等,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创作。实践证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强化思想引领力,坚持不懈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汲取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百年经验,为文艺家和文艺创作点亮精神灯塔、标定价值航标。常态化组织文艺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让文艺的笔触始终与时代的发展同频共振,与人民的关切同心同向,确保文艺创作和实践始终沿着为人民服务的正确道路前进。


二是紧扣中心环节,赋能创作生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三年来,百对名师学徒深入学习文艺界“明德模范”先进事迹,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百年、喜迎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不缺位、展作为,推出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彰显江苏文艺的责任和担当。实践证明,创作是文艺家的中心任务,作品是文艺家的立身之本。必须将制定“名师带徒”的创作规划作为重要抓手,把创作文艺精品作为师徒技艺传承的重要考量,在传道授业中出精品、出高徒。配套实施青年领军人才“托举”计划,以各门类青年文艺领军人才为重点,量身定制项目,一人一策扶持,为他们成就名家赋能助力。


三是创新教学方式,传承文艺薪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文艺创新的宝藏,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师徒传承”助力中华文化生生不息,这种传承方式在当代许多行业特别是在文化艺术领域仍然有着广泛的运用。三年中,百对师徒之间既传承着一门技艺,也传承了一份道义;既传承着一种创作方法,也传承了一份为人处世的态度。实践证明,推动“师徒传承”方式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推进江苏文艺青蓝相继、薪火相传的一种有效人才培养方式。必须坚持德艺双馨聘名师、唯才是举选学徒,积极创新“师徒传承”方式,在一对一的基础上,鼓励同门师徒结成“多对多”教学小组,探索组建名师团队,开设“名师大讲堂”、跨界艺术沙龙等活动,形成多元化、交叉式的“名师带徒”培养新路径。


四是加强党的领导,汇聚工作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三年中,江苏设立文艺“名师带徒”计划工作办公室,制定服务管理办法,签订协议书,拍摄100集《艺江南·名师带徒》专题纪录片,推动培养目标明晰化、管理服务精细化、跟踪考核常态化,为文艺“名师带徒”计划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实践证明,提高文艺人才培养的组织化程度,是推进文艺“名师带徒”计划、建强“文艺苏军”的重要保障。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人才工作的领导,深化探索人才分类评价和职称制度改革,针对创作成就、专业潜力以及个性化特点,制定差异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文联、作协桥梁纽带作用,延伸工作手臂、提升服务能级,最大限度激发江苏文艺人才的创造活力。



- END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