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紫金合唱节
面向大时代 构建大格局 实现大发展
2015-04-27  来源:  浏览:4337次

最美人间四月天,正是百花竞放时节,六朝古都,处处涌动着春意,处处充满着生长的力量。4月22日至24日,江苏省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南京成功召开。来自全省各地近1000名文艺工作者代表欢聚一堂,总结我省文艺事业取得的成就与经验,谋划未来五年文艺事业发展的新蓝图,共商新形势下江苏文艺繁荣发展大计。

23日上午8时30分,大会隆重开幕。人民大会堂灯火辉煌,气氛庄重而热烈,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热烈的掌声中,省委书记罗志军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引,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投身建设新江苏的生动实践,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唱响建设新江苏的主旋律,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希望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切实担负起引领时代前进的神圣职责,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多出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争做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应邀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代表中国文联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希望江苏广大文艺工作者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自觉担当起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努力追求德艺双馨,自觉遵守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率先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同时,希望江苏省文联以改革创新精神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科学化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学勇,省政协主席张连珍,以及弘强、李云峰、王炯、王燕文、曹德信、史和平、曹卫星、顾浩、王湛等领导出席开幕式。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章剑华受省文联第八届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题为《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倾心谱写江苏文艺事业新篇章》的工作报告,《报告》紧扣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和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过去五年全省文联系统的工作和成绩,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工作任务,高瞻远瞩,催人奋进。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审议并通过了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后5年的工作建议,修改了《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

24日下午,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江苏省第九次文代会在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闭幕。章剑华当选为新一届省文联主席。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出席闭幕式并发表讲话,号召全省各级文联、作协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攀登文艺新高峰,更好地为建设新江苏加油鼓劲、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力量。省文联原主席顾浩、王湛出席闭幕式。杨企鹏、朱昌耀、柯军、孙晓云、陶泽如、盛小云、刘仲宝、李朝润、郑泽云、陈国欢、卜宇、徐黄生、周京新、高云、刘旭东当选为新一届省文联副主席。

本次大会是新时期我省文艺工作者的一次盛会,充满民主、团结、务实、鼓劲的氛围。与会代表认真学习罗志军、赵实等领导的重要讲话和章剑华所作的工作报告,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大家一致认为,罗志军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全局高度,对新形势下江苏文艺事业发展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极大地激发与鼓舞了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吹响了建设江苏文化强省的“集结号”。赵实书记在致辞中对江苏文艺事业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对江苏文艺事业发展提出的三点希望必将成为江苏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巨大动力;章剑华所作的工作报告站得高、看得远、想得细,工作思路务实为民,富有创意,便于操作,为引领全省文艺事业发展明确了路径、树立了标杆,对全省未来五年文艺事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会场内外,代表们意气风发,群情振奋,纷纷围绕在当前新形势下,文艺工作者的社会担当、文艺如何为人民服务、文艺精品创作、江苏文化高峰的铸造等话题畅所欲言,为繁荣发展江苏文艺事业建言献策。

努力成为社会发展的先觉者先倡者先行者

古今中外,任何艺术经典都是时代的产物。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前贤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文化担当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座右铭。未来五年是江苏紧紧围绕“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关键五年,广大文艺工作者将站立于时代潮头,感时代风气之先,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倡者先行者,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给人以向上向善的力量。

“文化是一种深刻的生活,也是一种深刻的社会责任。”谈起书法艺术,中国书协副主席、江苏省文联顾问、省书协艺术总监言恭达充满无限感情,他说,中国书法不仅是线条的艺术,同时也是时代脉象的彰显。“当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那些流芳百世的经典作品,都显现出对当时社会的思考和人类精神的弘扬。”谈到当下书坛的发展现状,言恭达表示,在欢欣鼓舞之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心态的浮躁、艺术的浮华、形式的浮夸等不尽人意的地方,“任何人都无权漠视祖先留下的中华文化,都应该懂得只有赢得今天的文化创造才能对得起这个时代!”

“笔墨当随时代”,新当选为省文联副主席的省美协主席、省国画院院长周京新表示,美术工作者要反映时代诉求,广大美术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感受时代脉搏,以笔墨语言展现全省人民在两个率先历史征程中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和对真善美的追求,“省美协将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展览,让人民群众走进展厅,得到美的陶冶,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除了举办多种形式的惠民展览,今年省美协还将举办首届江苏美术奖,“鼓励创新、反映时代精神将是我们评奖的重要导向,我们希望通过评奖,发现更多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品佳作和新人新作。”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文以化人,艺以养心,文艺事业是关乎灵魂的伟业。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文艺的滋养,需要文艺的陶冶。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文艺作品、文艺活动都是为人民服务的,这一点对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而言,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容改变。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年逾八旬的我省著名老画家喻继高对此坚定不移,他告诉记者,自己在办展时,曾经拿出3万张原作大小的印刷作品,免费赠送给前来看展的观众。他说,“艺术家只有从艺术高度上解决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宗旨问题,才能让艺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才是艺术的主角!”

为人民服务就要了解人民的喜怒哀乐,为人民服务就要体察老百姓的心理诉求,就要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再次当选为省文联副主席的省音协主席、省演艺集团董事长朱昌耀表示,音乐是通向心灵的艺术,最能传达人民的心声,全省音乐工作者一定要发挥好音乐的作用,“音乐艺术要 ‘顶天立地’,既能传达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同时又能普及大众,表达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做到雅俗共赏。”

多出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

江苏文化强省的建设,关键要以文化高峰为标志。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及时呼应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创作出代表时代旋律、反映人民心声的精品力作是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不懈追求。

“人无志不立”,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理想,就不可能获得成功。对广大文艺工作者而言,最大的志向就是要多出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谈及戏剧经典剧目的打造,在本次文代会上当选连任省文联副主席的省剧协主席柯军侃侃而谈。他说,“戏剧精品的产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抓住一个好的剧目要能够坚持不断地打磨,耐得住性子,要有‘十年坐得板凳冷’的毅力,要能够在一场场演出中根据观众的需求,根据剧场的效果,不断地进行锤炼提高。精品创作要遵循艺术规律,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像小猴子掰玉米,抓了一个扔了一个。”

文艺创作与文艺理论评论的关系往往被形象地比喻为“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文艺精品的产生当然离不开文艺理论评论的介入。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省评协主席汪政表示,文艺评论家要走进文艺创作现场,要全程介入,从观察时代审美风向,到艺术创作思潮的发生,再到艺术品的制作和评介宣传,都要观察、批评,提出主张,“文艺评论家们要走出书斋,积极创新评论形式,走进新媒体,网上跟帖、微信与微博短评,都可以是文艺评论的载体,只有这样,才能使文艺评论更有效地介入文艺生活。省评协也将以创新为动力,注重社会审美变迁、创作实践、人民文化需求和媒体变革,在发挥文艺评论的影响力上做出新贡献,开创文艺评论新局面。”

奋力开创江苏文艺发展新格局

中华文化绵延发展五千年,在这一伟大进程中,江苏文艺代有才人,各领风骚。“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从古人言之,当前广大文艺工作者可谓是“后生”,正当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遇,在建设江苏文化强省这一历史征程中立言、立德、立功,以众人之力,汇成江苏文化发展之大江大河,浩浩汤汤,奔腾向前。

章剑华表示,当选为省文联新一届主席,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要开拓创新,把江苏省文联的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具体地说就是要三个更多:一是要为人民群众提供优秀作品,二是要构筑江苏文艺高峰,三是要为全省的艺术家服务,为艺术家潜心创作提供更好的创作条件和环境。

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在江苏文艺发展的版图上将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章剑华希望全省各级文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更好地发挥好联络、协调、服务、指导的职能,全省各级文联组织一定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文艺方针、方向,这一条牢不可破;二是要发动组织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为我们这个时代创作出精品力作;三是要进一步改进体制、机制,让文联组织更加充满活力,同时还要构造更多的构造平台、服务平台、创作平台,为广大艺术家服务。

适逢大时代,更兼春已到,全省文艺工作者将从这个春天出发,带着崇高的使命,开始新一段辉煌的文艺之旅,铸就一座又一座新的文化高峰,在江苏文艺发展史上绘就崭新篇章。(江苏文艺网记者 吴建勤)



23